歡迎來到 日志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日志在線閱讀學習網站!
一
不知從何時開始,心中總藏有一個夢,那便是西湖夢。這一切仿佛這是前世今生就已注定的緣分,上輩子的我一定在離開西湖的時候,心中存有不舍,一步三回頭,欠下一份情,所以這一輩子從識字起,就開始念念不忘,我長大后一定要到杭州去,一定要去西湖邊泛舟還愿,憑吊蘇軾、白居易、李清照等等一大串歷史存留在西湖邊上的印記。
之前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到西湖尋夢。所以這些年一直把這個夢做著,從前筆下的詩章縱然文采斐然,感情真摯,但還是不如眼見為實,來得痛快。西湖在年少的我心中不僅是一處風光,而且是把年少的愛戀寄托在這浩淼的西湖水里:
當我們結伴而行,泛舟西湖上,
月光流瀉出煙霧在江渚之上;
天上的浮云被風輕輕的吹散,
我們的心卻在那一刻綻開放。
河水在月下兀自悠悠地流敞,
那里存有我少年時的夢想,
跟心愛的人在輕煙流水中蕩漾,
消卻那郁結已久莫名的惆悵。
——《愛與永恒》,高三作
年少的感情,總是純凈的,如那雨后沉淀的水。想起以前在文章里邊出現過與蘇軾泛舟西湖、把酒言歡、暢談人生的場景,西湖早成為了我精神上的寄托,這次旅行,心怕我若去了,西湖并沒有我想象中美麗,那怎么辦才好!
還好,當我迎著秋風,漫步蘇堤斷橋、憑吊先人古墓、雷峰塔上眺望、泛舟西湖之上、這些年,西湖這個夢我做得實際,做得美好!
二、
以前在書中,總是為心中的江南塑造一個詩情畫意的夢境,當人一只腳踏在江南的土地上時,發現跟廣東也沒什么大的區別,杭州一樣的高樓林立。歷史的畫面只是存留在風花雪月的影視作品和無拘無束的夢境中。
2011年10月3號下午,我和昊兩人也顧不上長途跋涉的疲憊,隨著近一個小時的公交之旅,一路路看看杭州的風土人情。因為是國慶黃金周的緣故,來杭州西湖的游客出奇的多,似乎在擺脫近一年工作的疲憊,在這湖光山色中感化舊日的辛勞,來一次眼睛與心靈之旅。
當公交車穿過錢塘江大橋的時候,在窗內看看汪汪的錢塘江水,按時令算,現在剛過中秋不久,在廣東還能穿短袖,在杭州氣溫降到18—22°左右,只好將深藏一年的襯衣拿出來御寒。
在車上,我一直在想,一路路杭州郊區的景致與我多年在影視作品中堆砌的江南流水人家已截然不同。城市化的過程中,我們還能殘留多少幾千年歷史的印跡。昔日的杭州古城在逐步邁向現代化。
由于國慶人多的緣故,公交車進入西湖景區,就出現了擁擠的跡象,一些等不及的游客,早已在首站就紛紛下車。杭州西湖比我預料中大得多,本想最多像大學一樣,有個幾千畝。景區內最多有電動車在轉動。想不到里邊還有不少公交站點,我想起近身隨帶的地圖。所謂的西湖,不但只有一個湖,經過幾千年歷史的沉淀,45平方千里,密密麻麻用名人古跡,像繁星般點綴這個所謂的西湖,才使它高于一般湖泊,因為它代表的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自然景觀,而是像余秋雨說的,已是中國文人精神內涵的勝地。它存在于世的人文景觀,早已超過自然景觀。它更多承載的是中國人的靈魂,尤其是文人的靈魂。尤其是宋代以來,成為江南文化的一個象征性的標志。
西湖在一般人眼里,雖然古跡甚多,人們所能記起的,最多也不會超過10處,所以在虎跑站下車的時候,我們圍繞在層林中,身邊只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看著人們往對面李叔同紀念館而去,我跟昊也跟上步伐,在我印象中,民國的那一代名流,跟杭州有過瓜葛的不在少數,徐志摩、林徽因、郁達夫、魯迅等等可以列出一大張名單,他們都是從西湖走出去,浙江的水孕育了他們的創作靈感,一篇篇浸透著江南水鄉韻味的篇章在筆下流出。
據我所了解,李叔同原是天津官宦富商人家,“二十文章驚海內”,在詩文、詞曲、話劇、繪畫、書法、篆刻無所不能。在近現代文化史上被學術界公認為通才和奇才。早年放蕩不羈,后來看破紅塵,歸于佛門,成了近現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得道高僧——弘一法師。
一個天才,他入世,能讓時代跟著他走;而出世,卻是得道高僧。我想起《水滸》里的魯智深,一生殺戮太多,不過跟佛有緣,最后能歸于正果。而李叔同也是,早年叛逆出位,在1907年春節演出那出后來影響大半中國人感情觀的《茶花女》,且是扮演其中女主角瑪格麗特,第一次在國內上演話劇,便是如此大膽。
他敢于挑戰幾千的儒家權威,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做為教學。他的多才多藝無疑分散了他的創作注意力,但他的大才仍為后人所稱道,20世紀風云際變,眾多層出不窮的社會名流都隨時光而去。在某個冬日下午,無意間聽到陳綺貞的《送別》,勾起對遺忘時光的無比懷念: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后來方知,這是李叔同在俗時,為紀念“天涯五好友”中許幻園而作;那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后會有期?!闭f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仿佛也沒聽見。隨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篇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
百年時光漸去,李叔同在天堂一切安好?
三
人過虎跑夢泉,一路上綿延不絕各種山莊酒家。“杭州西湖”成為世界遺產地,不僅是杭州人民的驕傲,也是全中華兒女的驕傲,更是幾年來文人們的驕傲,是他們讓這一個本來并不十分特異的自然景觀濃重地畫上了文化色彩。
在整個西湖,我最渴望見的是那蘇堤,亂花漸愛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可惜如今已是轎車林立,沒有了古人那種快馬加鞭的豪情,城市的演變中,早把那些古文化印記的城墻摧毀,但在我的眼里,社會再怎么進步,也得把跟給留住,不然后人哪能明白我們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現代文明建設。早些年,杭州就有過存留古城墻的爭議,杭州的可貴,在于它的歷史,如果歷史盡失,它跟周邊的嘉興、紹興、麗水更有什么區別呢。
杭州西湖第一個應該感謝的人,應該是蘇軾。蘇東坡不是第一個來西湖的人呢,也不是第一個為它做出貢獻的人,更早的還有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但是蘇東坡賦予了杭州西湖的這片靈土詩意的慧根,在他之后,杭州西湖幾乎成了歷代文人幾乎要憑吊懷古的勝地。自從他為西湖筑下那一道長長的蘇堤開始,他就跟西湖的水一樣,存在于天地間。
蘇東坡一生大起大落,權貴們并不喜歡他,因為他太正直,太看不過那些藏污納垢,一生不斷被排擠,但是也因為不斷被貶的緣故,他的足跡游遍了大江南北,給后人留下無數的文人軼事和名人景觀。是好是歹,這一切正好印證了無磨難不成材的真理。他一生過得太順利,我們也就看不到那些文采斐然的篇章。記得那年在惠州西湖,同時因為蘇東坡而聞名,中國三大西湖,蘇東坡一人獨占2個,世上無雙,人生足矣!
沿著蘇堤而去,就該看到花巷觀魚,無奈在那灰色彌漫的下午,沒有了早年在小學課本上看到魚兒嬉戲而游的動人畫面。沿路盡是拍照的游客,早有商家在一邊以賣西湖紀念品,圍滿了各地游客。迎著秋風,湖水微波初起,吹皺了千百年來游子的額頭。杭州西湖不老,年年花相似,文人名士,官宦富商卻是換了一批又一批,歲月漸去,只有它如舊。
傍晚時分,遠處雷峰塔上早已燈光縹緲,終于走到蘇堤春曉,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長2799米,寬30-40米,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間(1086-1093),堤上建有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牙堤橋、東浦橋和跨紅橋六座單孔石拱橋。我在牌匾上看到:“蘇堤景觀四時皆宜,而春曉為最。春日,晨光初啟,綠柳成煙,紅桃如霧,全堤紅翠間錯,生機怏然。遙望湖西諸山,層巒疊嶂,滿目蒼翠;東望外湖,視野開闊,湖山勝景如圖畫展開?!?/p>
其實蘇堤它錯了,西湖是適合四季都去的勝地,春有蘇堤春曉,夏有曲院荷花,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斷橋殘雪。國慶去時,已沒有了蘇堤春曉、平湖秋月和斷橋殘雪。那時黃昏已經落幕,不知何故,我心想如今的西湖應該還是夜夜笙歌,怎么還不到7點,游客已經漸漸疏散。秋風也在催趕著游客,我看著那一湖秋水,將思想轉向歷史。
四、
次日,顧不得昨天的疲勞,繼續在西湖歷史足跡里尋夢。西湖景點太多,我心想沒有一周的時間,是很難將每個景點都領略一番。
沒料到再次進入西湖景區的時候,游客比昨天還多。不得已的司機只好繞道。我想起昨天在堤邊買來的繪有西湖景點的折扇,在路過柳浪聞鶯的途中,下了車,因為在這里有著在書中提問過的李清照亭,雖然已經多年沒有寫詩的心路歷程,但是那些在年少課本里常常出現的詩人們,勾起了自己的回憶。路過詩人的舊址,不去憑吊一下,實在不是文人所為。
李清照的西湖的名氣遠遠比不上蘇小小、蘇東坡、白娘子和岳飛。西湖不過是李清照眾多的足跡中的一筆。做為歷史上唯一的女詞人。李清照是否覺得寂寞。她本該是豪門少婦,世事多變,南渡江南,寵愛自己的丈夫英年早逝。
想想人生變幻無常 ,誰能預測你現在所找的人就會是一輩子的幸福呢。現在的父母都教導兒女眼光好一點,尤其是女兒,一輩子的幸福與否更多跟將來在一起的人關聯密切。當年青春年少的李清照是否能預測自己的丈夫在某一刻先離自己而去。
歷史上的名人總有很多難言的苦痛,才成就他們身后的輝煌。我們是否在讀李清照那些華美篇章的同時,也為詞人的不幸所嘆惜!
尋尋覓覓,凄凄慘慘戚戚,昨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真實的歷史,并沒有給李清照一個艷陽天,直到人生的黃昏。
五、
人過李清照亭,我們將旅途的重點轉移到雷峰塔。
雷峰夕照,塔影橫空。突然一想到雷峰塔與上世紀60年代的雷峰精神同名,這一切是否緣分。早在1千年前,雷峰塔前曾經演繹過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白娘子為救許仙,水淹金山。本來該是神話里的傳說,子無虛有。但是西湖的人們還是寧愿相信它是真的,還在偌大的西湖,為白娘子建立這座宏大的雷峰塔。一千前的煙波過去,雷峰塔不知重建多少遍,但是只要白娘子的故事還在,相信這座塔倒下去,依然有人會出資重建起來。
白娘子早已成為杭州西湖核心靈魂人物,給它涂抹這浪漫的神話色彩。早在上世紀20年代,雷峰塔倒下的時候,魯迅先生寫過一篇《論雷峰塔倒下》,不知魯迅先生認為雷峰塔倒下,更多會是封建迷信的倒下么。
世間本來平淡,為生活涂抹一筆神話色彩,未嘗不可,可以當作人們對于未來世界的一種向往,就像希臘的神話傳說。
即便是當代,科技早已發達,但是依舊有更多充滿想象力的神話作品出現,像《魔戒》、《哈利波特》等等。讓人們在高壓力的生活下,找到可以放松的窗口,激發對世界無比的幻想。武俠小說被視為成年人的童話,不無道理。童話雖然不現實,但是美好。起碼能給活著的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期待。
當我登上雷峰塔上,放眼這西湖全景,才知道為何歷史上有那么多人會對西湖的流連忘返,當年金大俠想在西湖景區買下一方土地,做為置家之用,其實不單是他,我想在每一個受過江南文化熏染的人,都會想在西湖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塔內的圍墻都是關于白蛇故事的演繹。在閣樓上,我看到雷峰塔的舊址,不知何故,坍塌的塔灰上,竟有不少硬幣。這座新塔是95 年才開始重建的,我不知余秋雨在《文化苦旅》里“西湖夢”那篇,看到的雷峰塔是怎樣的情景,
想起最近李連杰主演的《白蛇傳說》正在熱映,也許許多游客抱著這樣的期待:為了從電影中尋覓到真實,紛紛來西湖邊上探尋白素貞的足跡。我心想,雷峰塔該感激的人,還應該是上世紀90 年代,趙雅芝演出的《新白娘子傳奇》,將這么一個美麗、聰慧的女子,給世人造了一場夢,從此之后,雷峰塔上來憑吊的人更加絡繹不絕。
這個故事,雖然虛無,但是勝過世間多少真實的愛戀呢!
六
杭州西湖還有一個景區,在國內外都享負盛名,那便是岳王廟。岳飛的故事,使得杭州西湖在兒女詩情上,演繹了一段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悲壯情懷 。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正是國破家亡的危機關頭。岳飛帶領岳家軍力挽狂瀾,本能直搗黃龍府,迎回二圣,但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了,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害在風波亭上。
我們都認為岳飛是大是大非的真英雄,但為何歷史總是有各種奸臣當道。我們一面崇拜著岳飛、海瑞一樣的清官,但是每個時代的都有數之不盡的貪官污吏。
在歷史上,文武全才的將帥并不多,岳飛可以算是其中一個。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辛棄疾和陸游都是文武全才,但是遠遠沒有岳飛在軍事上的成就,岳飛最終失敗了,但起碼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讓封建經濟達到最高峰,而且在南宋,人口竟然歷史性地超過了一億人。
歷史盡頭,風云涌起。岳飛在天之靈,何曾想過在五百年后,金兵卷土重來,建立大清王朝,而整個大明江山,再也沒能出現想岳飛這樣能力挽狂瀾的人。漢族江山再次落入金人之手。
再過三百多年,中國又一次實現了大一統,56個民族共一家。岳飛從民族英雄,退為抗金英雄,并不能與戚繼光、林則徐同列。但是岳飛的精神在千百年來卻不是其他名將能比的,金老爺子一生敬佩岳飛,《射雕三部曲》跟岳飛戚戚相關。岳飛的魂早已嵌入漢民族的靈魂里了。
那天在岳飛墓前,看到秦檜夫婦和兩個劊子手的跪像。想起一句話: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南宋之后,聽說秦家的人去岳王廟,都愧姓秦,更不敢見岳家人。在岳飛所有的詞中,我最愛這首《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可惜那天去得匆忙,只是到岳王廟里一看。我還欠岳元帥一份情,下一次一定要到風波亭去看看。
七
在岳王廟出來,在西冷橋頭,葬著這么一個人,她不是文人墨客,也不是帝王將相。她似乎是最早在西湖成名的人。她的初衷,只是“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這般遠離世間喧囂的平靜生活。
她就是蘇小小。
余秋雨在《西湖夢》里說過:“蘇東坡把美衍化成了詩文和長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與白鶴,然蘇小小,則一直把美熨貼著自己的本體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轉捩,只是憑借自身,發散出生命意識的微波。”
中國文人墨客一向來對青樓才女備加珍惜。歷代有名的文人墨客少有不跟紅塵女子有過緋聞的。蘇小小被后人所懷念。還在于她的專情。
她初遇阮郁,彼此一見鐘情,以為這一生不擔心著落。無奈,身為宰相阮道之子,卻難以違背父母的意愿,娶錢塘的歌妓為妻。侮辱了家族門楣。
冬去春來,鶯飛草長。蘇小小一直在西冷橋邊等待他的阮郎何時歸!卻一直沒有她的音訊。久而,淚水浸干枕頭,原來活躍的性格變成了冷美人。
不久,思念過深,病倒在家。葬于西冷橋畔。后來文人墨客來錢塘蘇小小墓前,也有遷怒于負心郎阮郁。但更多對19歲便香消玉損的蘇小小備加惋惜。這么一個“王寶釧”卻等不到她的薛仁貴。就連大詩人白居易路過蘇小小墓,也不由吟詩嘆道: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
在蘇小小墓附近,我特意去秋瑾墓一觀。這兩個同樣備受感情挫傷的女子,面對人生卻是截然不同的選擇??v然人生各異,歷史盡頭,都歸于塵土?;頌檫@悠悠世間的一壞土。
從西湖歸來,我才發現,原來在蘇小小墓50米開外,是武松墓。這個一輩子憎惡出軌女的男子漢。面對附近著兩個烈性女子,可否他的世界觀有所改觀!
八
因為來的是秋季,平湖秋月做為西湖十景之一。為了實現自己泛舟西湖之上的愿望。剛好樓外樓前有售票處,不由分說。跟上渡船望西湖中心的湖心島而去。
當泛舟西湖成為了事實。在那一刻,我竟然不知該用怎樣的詞語來表達,也許換做4,5年前的我,也許過后會詩意大發。
不知從何時起,心中便存有一個江南,這一濃重的文化情懷。西湖在是我心里就宛如一個夢境,如今只不過來還夢而已。所以面對一汪西湖水。我的心更多載于史海中。
在湖心島,并沒有什么古代名人留下足夠的傳說。石碑上有言:1954年春,毛澤東游“三潭印月”,在島上凝視康有為書寫的長聯,沉吟起來。兩個曾經決定中國歷史前程的人,在同一個地點。卻懷著不同的心緒。
一個在向往,一個在懷念。
島上有著雕欄玉砌的亭臺建筑,有著江南園林的美。眼見附近有古裝照相館。一股懷中的情緒在心中叢生,時光倒流幾百年,我也許會是某個文人,在這里尋找詩意的足跡。
日落西山時分,平湖秋月的景色映入眼界。我正想領略這大自然之美,卻是船員在催我們返回岸上。轉眼一看,整個小島空空幾乎剩下我們倆人。
九
返去的途中,經過長長的白堤。白居易筆下“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初春風光,《錢塘湖春行》里的景色,在我們腳下卻是石泥大道。小橋流水我們已經無法領略。想起之前看過一個紀錄片:《正在消失的羊城》。時代的進步,我們又失去什么。在我看來,西湖在近現代漸漸成為一個時尚的少婦。早已抹去少女時期的稚氣和清晰。漸漸歸于這喧囂的世間。
穿過白堤,最后一站已是斷橋,白娘子在此與許仙邂逅,這一刻,我們卻在這里告別。
我想起早上在車上,司機開玩笑說:西湖就是一個大水坑。就不知為何有這么多人來看。我想他不明白。西湖代表更多的是國人對文化的認同感。比如我,年少的的時候,在耳染目濡之下,做過一鞠西湖夢,一番逝去的少年情懷,就在那一汪清水中浮動。
歸途中。我對昊說,西湖十景,我們大都去過,路過。我們還有一個重點的宋城沒去。有點可惜了。昊說,這次就把杭州西湖游遍了,下次來就沒興致的。
想想這樣也好,起碼下次還有期待。身上揣著從湖心島帶來的一抷土,想給我窗前的仙人掌換換土。回眸一路上的燈火輝煌,動車正開往上海。
明代正德年間一位日本使臣游西湖后寫過這樣一首詩:
昔年曾見此湖圖,
不信人間有此湖。
今日打從湖上過,
畫工還欠費工夫。
西湖,我們今生有緣,來日會重逢的!
下一篇:探訪鼓浪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的故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