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婺源鄉村
分類: 唯美日志
日志詞典
編輯 : 日志大全
發布 : 10-24
閱讀 :570
金秋時節,我有幸來到婺源鄉村,看這富有特色和內涵的文化村落。離縣城不遠,即可見幢幢民居,綠樹掩映。村頭曲水環繞,水車、老樟樹、石橋、洗衣女,一派幽靜恬然的田園風光。有詩為證:“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毙凶咴谏角逅愕逆脑矗粋€個村子,仿佛是綠色大海中的一葉白帆,猶如一幅潑墨山水。
婺源的村落建筑多屬徽派風格。這里古屬安徽所轄,上世紀五十年代劃歸江西?;张山ㄖ攸c是依山傍水,白粉墻黛青瓦,檐斗高翹狀如馬頭。據說,婺源民居有“三件寶,即石雕,木雕,磚雕”。山水靈秀、植物群落豐茂,木柴、茶葉、山貨,連同石雕藝術,成了人們早期經商活動的內容。他們北上西行,加入了徽商隊伍;他們賺錢而歸,建房蓋屋,修路架橋?;蛘咦x書致仕,榮歸故里,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民間藝術。民宅、官邸都講究雕梁畫棟,稍好者雕磚,再好者刻木,更好者鑿石。于是,一件件一樁樁,或粗或細、或文或野的雕刻,加上一些相同的名字,比如“余慶”,“聰聽”,“篤經”,“成義”等,在民宅中保存下來,成為散落于民間的藝術瑰寶。延村的古建筑群最大,有56幢民居為明清時所建,其中“余慶堂”的雕刻,既有古典中式的福祿壽圖,又有西洋的材質,以及百葉窗式樣,主人曾留學海外,帶回了西方文化的別樣風格。思溪也是建于宋慶元五年,村中俞氏房屋寬大,木雕精美多樣,最為突出的是,客廳隔扇門上,陽刻了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連同屋內其他處的四壽,組成精美的“百壽圖”,為木雕藝術的絕世精品。還有著名的“百柱祠堂”、“通濟橋”等,融會了雕刻藝術之大成。
當然,還有文風鼎盛時期,據說這是撐起婺源村落的靈魂。有俚詩贊曰:“山間茅屋書聲響,放下扁擔考一場?!弊x書傳家是這里村上的傳統。自宋至清,出進士552人,歷朝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眾多鄉村都冠以書鄉的稱謂,僅一個理坑村歷史上曾出了余氏兄弟尚書二人,其著作5種78卷入選《四庫全書》,老宅處處可見進士第、尚書第、司馬第、天官上卿等匾額,讀書習文,維系了人脈,也賡續了文脈,更主要的是,小小的偏鄉僻壤成為一個世人矚目的所在,一個有研究價值的、極富人脈和文氣傳統的“世上遺存”。據說宋代理學大家朱熹是從這里走出來的,這里還是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桑梓、著名學者金庸的祖籍地。
我來到江灣,聽說這里有二百多戶人家,在婺源算是一個大村。走進村頭,牌樓氣勢逼人,商販林立,感覺不像一個村,好像是一個鎮。踏上青石路的小巷,房屋回環往復,小徑通幽,方知老屋舊宅氣息森然??吹綆准易嫔蠟樯倘说拇髴羧思遥孔痈吖叛胖?,二層二進。后屋有天井,并置一大水缸,據說缸與老屋同壽,水經年不換,寓示家道綿長,香火不斷。有一家老缸年已過百,缸沿上色重如漆,綠苔依依,水卻清亮鑒人,輕輕撫摩,頗覺神奇。江灣村多為訪客必到之地,頗有人氣。據說村莊建于初唐年代,居民多江姓,歷史上出了多個名人,有經學家、音韻學家、教育家、佛學家等等。
隨后,我來到徽商古埠頭汪,它位于婺源的東北部,古稱永川,因地處雙河匯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觀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孫朝議大夫俞杲建村,是一個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山環水繞,風景秀麗,得山水之靈氣,地靈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鐘靈”之地,歷史上這里文風鼎盛,人文蔚起,經科舉中進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員73人,著書立說,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達27部,還走出了一大批商賈四方的徽商富賈和精杏林,工篆刻、善書畫的名士賢達。
這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好地方,她的秋也是美得極致,一點也不遜色于春天。如果說春天像一個少女,楊柳細腰,嫵媚動人;那么秋天則像是一個少婦,經歷過后多了一份沉穩,一份淡定和從容,像那清晨晶瑩透亮的露珠,河面上漂浮的薄霧。漫山的紅葉,把這美麗的秋天渲染到極致。這里的秋天透著一股淡淡的香氣,真是“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苯鹎锏逆脑矗o人們增添了一份神秘,帶來了一份安寧。
下一篇:紫薇花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音樂的意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