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招募腦機接口小白鼠:首批人體臨床,為期6年,須年滿22歲
分類: 最新資訊
日志詞典
編輯 : 日志大全
發布 : 09-21
閱讀 :109
豐色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再次迎來新進展。就在今天,Neuralink宣布:首批人體臨床試驗開啟招募。如果您因頸脊髓損傷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而導致四肢癱瘓,就可能符合我們的資格。據悉,這次試驗將持續約六年時間,用于驗證該司腦機接口技術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消息一出,網友就對Neuralink表示熱烈祝賀:這是巨大的一步!恭喜!更有甚者,已經報上名了~Neuralink首批人體試驗開招這次試驗名稱為PRIME,全稱“Precise Robotically Implant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機器人精確植入腦機接口)。它已獲得獨立機構審查委員會和首個醫院站點的批準。PRIME主要針對Neuralink的完全植入式無線腦機接口技術。如開頭所說,這次試驗將評估:(1)兩項設備的安全性,一是植入物,二是手術機器人。其中,植入物一共1024個電極,分布在64根線上,每根線比人的頭發絲還要細。手術機器人則經過精心設計,可以將植入物的線準確插入大腦的適當區域。(2)Neuralink腦機接口技術的初始功能,即讓癱瘓者能夠用思想控制外部設備,目前暫定鍵盤和光標。在研究過程中,機器人將把植入物植入患者大腦控制運動意圖的區域。植好以后,從頭部看上去是隱形的。設備會記錄大腦信號并將其無線傳輸到解碼信號意圖的程序之中。該程序長這樣:可以看到一個練習移動鼠標光標的界面,上面顯示每次耗時。對于志愿者,Neuralink則只提了3項基本要求:年滿22歲四肢均因脊髓損傷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癱瘓超過1年,且無任何改善有貼身護理人員陪伴當然,如果報名者已經裝有有源植入設備,或患有癲癇病史,或需要長期進行核磁共振的話是不行的。具體招募幾人沒有透露,不過據Neuralink員工表示,他們曾經的預期是10人,但FDA出于安全考慮希望減少數量。最終獲得試驗資格的志愿者將進行為期六年的研究:初期先進行9次會診,包括居家和親自去醫院,時長一年半;每周兩次腦機接口(BCI)研究會議,一次一小時;在初期會診完成后就開始長期隨訪環節,時長約五年,共20次。在此期間,Neuralink將會發給志愿者們一些補助,包括往返差旅費。專家:最快也要十多年才能商業化Neuralink目前市值約為50億美元。在此之前,該司已在動物身上(包括猴子和豬)進行了數次腦機接口試驗。但遭到了“試驗動物死亡”的指控。對此,馬斯克已予以否認。而人體試驗這邊,由于“安全風險過大”,Neuralink被FDA拒絕了一次后才于今年五月拿到通行證。這次研究能否順利進行并獲得成功,需要時間來驗證。而有專家表示,即使他們的BCI設備被證明對人類安全,也得需要十多年的時間才能獲得商業使用許可進行上市。但不管咋說,光是這個消息就已經讓很多人興奮不已,特別是相關患者。馬斯克帶領的Neuralink,會改變又一部分人的生活嗎?參考鏈接:[1]https://twitter.com/neuralink/status/1704189132530974954[2]https://neuralink.com/blog/first-clinical-trial-open-for-recruitment/